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海豐
海豐縣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海豐取義于“南海物豐”,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為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全國13塊紅色根據地之一。海豐又是著名的僑鄉。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47萬人。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縣。清雍正九年(1731年)劃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1988年3月成立汕尾市,海豐劃出沿海7鎮為市城區。全縣轄16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和3個農林場,總人口80多萬人。1995年,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轄,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方飯亭
位于海豐縣城北面的五坡嶺上(彭湃中學后面),坐西北向東南,占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層34級臺階,臺階上面是一幅長20米、寬13米的月臺,中心建一重檐攢尖頂,通高9米。亭內后側再置一廡殿頂小石亭,高3.9米,內豎一碑,高2.7米,寬0.9米,刻文天祥畫像。該亭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方飯五坡嶺時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飯亭”。
紅宮紅場
紅宮,原海豐學宮,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現保存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和東西廡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積240.7平方米。1927年10月在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海陸豐人民舉行第三次起義,奪取了政權。11月18~21日在學宮大成殿召開了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有311名,中共中央委員彭湃同志在大會上作了政治報告,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師長董朗、黨代表顏昌頤等在大會上發表演說。會議通過了“沒收土地案”等8項政治綱領,宣布成立海豐縣蘇維埃政府,當時會場四周和街道墻壁都刷成紅色,會場內用紅布覆蓋墻壁,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在此誕生,因此把學宮改稱“紅宮”。
蓮花山森林公園
蓮花山位于海豐縣北部的蓮花鎮內,蓮花山脈是嶺南四大山脈之一,這里是山脈主峰,海拔1377m。主峰方圓5000多公頃。蓮花山主峰高聳,云霧繚繞,旁有銀屏山,形成山巒連綿,峽谷陡峻,飛瀑瀉潭,松林蔥翠,有“雄”、“奇”、“秀”、“幽”特色。
雞鳴寺
海豐雞鳴寺俗稱“半嶺庵”。位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北部蓮花山森林管理區,距海豐縣城14公里,在蓮花與銀瓶兩山環抱的雞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縉紳商戶募款所創建,原址在寺對面5里之蓮花山下,因破曉時慈任常聞雞心山有公雞啼鳴,認為靈瑞而遷于今址。寺后群峰疊起,翠秀異常。沿山門踏階而上,徑旁松杉交翠,郁郁蔥蔥,涼風習習。周圍有“如來盤石”、“獼猴奇石”、“犀牛望月”、“玉龍噴須”、“三井回音”等自然景觀;并有開山祖師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彌勒佛像、東洋古銀幣等文物古跡;還有生長于山上500多年的長葉竹柏和6.5米仙茶古樹、土沉香、巴戟天等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
故雞鳴寺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游覽的著名景區。雞鳴寺歷代均有高僧住持。清光緒年間,著名詩人、書法家江逢辰與該寺方丈唯心法師相善,在寺中品嘗仙茶“龍頭鳳尾”之后,贊不絕口;題詩曰:“寄語山僧好持券,每年須寄數斤嘗?!鄙徎ㄉ讲杷戾谶兟劽?。
云蓮寺
云蓮寺位于汕尾市海豐縣蓮花山主峰東側海拔800米處,峰巒疊翠,云霧繚繞,茂林修竹,泉水潺潺,風景優美。初名云蓮宮,始建于明末(164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擴建,易名云蓮寺。1934年,毀于戰火。
1993年冬,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批準重建并登記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陸續修建了圓通寶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塔、外山門、拜亭、齋茶館、僧舍、蓮花池、放生池、人工湖等。全寺占地27萬平方米。
視頻:海豐深度游

海豐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海豐地圖地形圖和海豐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海豐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