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瀾滄江
瀾滄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國境內河段的名稱,藏語拉楚,意思為“獐子河”。它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長河,亞洲第三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
瀾滄江源出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海拔5552米)的山頭下(冰川末端位置海拔5160米)。主干流總長度4909千米,其中國內長2139千米,瀾滄江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出境成為老撾和緬甸的界河,后始稱湄公河。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國南海。
瀾滄江的上源扎曲、子曲,均發源于中國青海省唐古拉山北麓,東南流至西藏昌都與右岸支流昂曲匯合后,稱瀾滄江。瀾滄江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山與寧靜山之間,高山深谷,水流湍急且多石灘,為橫斷山脈狹窄的南北孔道之一。再南流至云南省境內,先后匯集漾濞江、威遠江、補遠江等支流,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縣流出中國國境,流出中國國境后稱湄公河。湄公河南流,成為緬甸、老撾及泰國的界河,經柬埔寨與越南南部注入南海。瀾滄江—湄公河全長4880千米,流域面積81萬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750億立方米。瀾滄江-湄公河地跨緯度25°,源頭至河口高差5000多米,立體氣候明顯,具有寒帶、亞熱帶、熱帶各氣候帶,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能資源約37000MW,特別是生物資源豐富,適宜于旅游業的發展。
瀾滄江流域基本屬中國境內,河長2161千米(含中緬邊界河段31千米),流域面積19萬平方千米,中國境內為16.74萬平方千米,中、緬、老國界處多年平均年徑流量760億立方米,其中中國境內為740億立方米。瀾滄江流域自北向南呈條帶狀,流域平均寬度約80千米。河道出青藏高原后,進入高山峽谷區,兩岸高山對峙,山峰高出水面3000多米,河谷窄狹坡陡,地勢十分險峻。出中國境后,河道方開闊平緩。瀾滄江流域氣溫由北向南遞增,垂直變化明顯,降水量也呈由北向南遞增趨勢,由400~1000 mm增加到1000~3000 mm。
上中游深V型峽谷地貌
瀾滄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和眾多的支流組成,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8條。
扎阿曲的上源郭涌曲源頭為瀾滄江的源頭,它發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采莫賽東部扎納日根山脈查加日瑪峰(藏語,意為“多彩的山”)南坡。一般稱扎阿曲河為扎曲的正源,也就是瀾滄江-湄公河正源。
瀾滄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橫斷山脈間,河流深切,形成兩岸高山對峙,坡陡險峻V形峽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壩,著名的景洪壩、橄欖壩各長8千米,已初步擬定在干流上興建24級梯級電站,河道中險灘急流較多。
瀾滄江在中國境內長2179千米,流經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內1247千米,流域面積16.5萬平方千米,占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面積的22.5%,支流眾多,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遠江、補遠江等。
瀾滄江出境后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總流域面積81萬平方千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被稱為“東方多瑙河”。
景洪至橄欖壩江景游覽
瀾滄江,發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經西雙版納流出境外。在西雙版納的流程為158千米。古時傣族稱“南蘭章”,意為“百萬大象繁衍的河流”。
當地有這樣的說法:“到云南不到西雙版納,不算到過云南;到西雙版納不乘船游覽瀾滄江,則不算到過西雙版納;乘船游瀾滄江不上巖觀賞橄欖壩風光,就感受不到傣家村寨的美景。因為景洪至橄欖壩一段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西雙版納最完美的縮影。
游覽瀾滄江可分上下兩段:上段游覽線從景洪出發,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漸漸收縮,最窄處僅20米左右。兩岸是參差不齊的大巖石,江水洶涌澎湃,兩岸奇峰嶙峋。綠水青山,相互輝映,組成了一副天然的畫卷。
視頻:版納那條江

瀾滄江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瀾滄江地圖地形圖和瀾滄江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瀾滄江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