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貝寧不歸門
1580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在非洲沿海地區販賣奴隸。在幾個世紀的時間里,平均每年都有10000多名黑人被販往巴西、加勒比海和北美地區,送往種植園和采礦場做苦役,淪為奴隸。貝寧的維達(OUIDAH)是非洲奴隸“出口”的主要港口,不歸門是貝寧政府于1995年在當年運奴船停泊的碼頭處建立的紀念性建筑。所謂“不歸門”,意思就是一旦跨過此門,就踏上了不歸之路,從此再無回歸之日和回歸的可能。
站在不歸門紀念碑前,仰望碑上的浮雕,只見奴隸們被背綁著雙手,像牲口一樣被驅趕上船。為了在交易、運輸時便于區分,奴隸們的背上已被烙鐵烙出類似于編號一樣的印記,因為奴販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奴隸們的名字。歷史上有來自葡萄牙、荷蘭、丹麥、法國和英國等五個國家的奴販前來購奴,奴販就把他們國家名的首字母烙在所購奴隸的身上。烙字時還要把奴隸的嘴堵上,不讓奴隸在被烙時發出慘叫,只讓他們在痛不欲生中“默默”忍受。被裝上船的奴隸,男性奴隸要趴著,女性奴隸仰躺著(雙手可能還要背綁著——作者推測)。一條船大約要裝上1000多個奴隸,駛向茫茫大海。
據史料記載,從15世紀末到奴隸貿易被廢除的1870年左右,大約有兩千萬非洲人淪為奴隸。其中就有一半人命喪前往美洲的路途中。
以上展現的是奴隸們肉體上的不歸,展現了他們離開非洲淪為奴隸的過程。而對奴隸們追求靈魂的回歸,奴販們似乎不加限制。紀念碑朝海一面的浮雕里,兩排奴隸之間有一顆樹,被稱為“回歸樹”,說奴隸們繞樹三圈,可保死后靈魂回歸,不知是奴隸們真的信以為真,還是奴隸販子有意編造的騙局。真實的“回歸樹”是1727年種下的,現在已難覓其蹤。當時在種樹之前,他們還選了一個最強壯的奴隸,把他活埋在下面,故此這棵樹當時也被稱為“靈魂樹”。
不歸門前有一段“不歸路”,或稱“奴隸之路”(Route d’Esclaves),它是被運往巴西、加勒比海和北美地區種植園的奴隸們,從非洲土地上走過的最后一段路程。它起始于維達古城的歷史博物館(Musee d’Histoire d’Ouidah)門前的“奴隸拍賣廣場”。奴隸們被綁著雙手,被驅趕著沿著4公里泛紅的漫漫沙礫路--“奴隸之路”,走向海岸線的“不歸門”(Point of No Return)紀念碑處,然后登上駛往美洲的運奴船……

貝寧不歸門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貝寧不歸門地圖地形圖和貝寧不歸門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貝寧不歸門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