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于臨澤縣城以南30公里,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觀賞價值。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復合區。地處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分布面積約510平方公里。
方圓100平方千米的祁連山北麓丘陵地帶,以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鄉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千米,南北寬約5~10千米的地方,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艷的丹絕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奇妙風采的丹霞地貌。當地少數民族把這種奇特的山景稱為“阿蘭拉格達”(意為紅色的山麓)。
張掖丹霞地貌主要有兩塊帶狀分布區,一塊東起金塔寺、馬蹄寺一帶,向西延伸至紅山村,集中分布點為金塔、馬蹄、紅山灣、白銀、大河、紅山村;另一塊東起紅四湖一帶,向西延伸至高臺合黎,集中分布點為紅四湖、紅圈子、板橋、合黎,最為獨特的是紅山灣、白銀一帶和紅圈子一帶。
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有明顯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集廣東丹霞山的雄、險、奇、幽、美于一身,攬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為一體。
這里的丹霞地貌發育于距今約200萬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丹霞地質構造是巖石堆積形成的,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加之特殊的地質結構、氣候變化以及風力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主要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張掖丹霞地貌面積博大,分布廣闊,氣勢磅礴,場面壯觀,形態豐富,造型奇特,色彩艷麗,是中國干旱地區最典型的丹霞地貌,舉世罕見。其面積僅次于中國最大的赤水丹霞,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沿著小路開進去,周圍都是紅色的大巖石,像是在紅巖的峽谷里穿行,一個轉彎忽然豁然開朗,一個大的觀景平臺,周圍各種形態的丹霞地貌,縱橫林立,感覺突然間來到一個新的天地。七彩峽、七彩塔、七彩屏、七彩鏈、七彩湖、七彩大扇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觀令人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圖地形圖和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