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巴米揚山谷
【巴米揚山谷旅游推薦:現存全球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揚山谷擁有眾多的寺廟,也有穆斯林時代的軍事工事。巴米揚山谷也是2001年震驚世界的塔利班炸毀兩尊巴米揚大佛悲劇的見證。
阿富汗是中亞地區的文明古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巴米揚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山地國家,所據地理位置為連接印度、西亞與中亞的交通要道,東西方文化都曾在這里交匯;中國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從長安到印度求法,曾途經徑巴米揚。他在《大唐西域記》中將此地譯作“梵衍那國”,并詳細記錄了王城中的佛教寺院和高大精美的佛像。玄奘法師親眼所見的梵衍那國的寺廟和佛像中,應該就包括了今天已經遭受滅頂之災的巴米揚石窟群和東西大立佛。
巴米揚石窟,位于今阿富汗中部巴米揚城北興都庫什山區海拔2590米的小河谷中,它的北面是興都庫什山的支脈代瓦杰山,向南是巴巴山脈,巴米揚河從兩山間流過,巴米揚石窟就開造在代瓦杰山南面的斷崖上。
巴米揚山谷的佛像和巖洞藝術是公元1世紀到6世紀之間古代巴克特里亞文化宗教發展的杰出代表,將多種文化的影響融匯進了干達拉文化中的佛教藝術。巴米揚山谷擁有眾多的寺廟,也有穆斯林時代的軍事工事。巴米揚山谷也是2001年震驚世界的塔利班炸毀兩尊巴米揚大佛悲劇的見證。
巴米揚石窟擁有兩項世界之最,巴米揚石窟是現存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佛像。巴米揚石窟,全長1300多米,大大小小的洞窟有700多個,比我國新疆拜城的克孜爾石窟和甘肅敦煌的莫高窟都要大得多。巴米揚石窟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別開鑿在東段和西段的兩尊高大的立佛像,俗稱“東大佛”和“西大佛”,兩尊大佛相距400米,遠遠望去十分地醒目。東大佛高37米,身披藍色袈裟,西大佛高55米,著紅色袈裟,佛像臉部和雙手均涂有金色。兩尊佛像的兩側均有暗洞,洞高數十米,可拾級而上,直達佛頂,其上平臺處可站立百余人。
巴米揚大佛大約雕造于公元4-5世紀間,經歷風風雨雨,戰火滄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巴米揚石窟在建成后的千百年中,已飽經戰火的劫難。有記載的大規模破壞,前后有4次。第一次發生在阿拉伯帝國的軍隊征服巴米揚期間,時間是在公元8世紀;第二次是在13世紀初,成吉思汗蒙古大軍的鐵蹄踏上了這塊土地,巴米揚石窟沒有躲過這次戰火的劫難,在梵衍那城陷寺毀后,巴米揚石窟已面目全非;第三次是在19世紀,當帝國主義將戰火燒到阿富汗領土時,占領巴米揚的英軍炮擊了巴米揚石窟的兩尊大佛,從此巴米揚大佛滿目瘡痍,肢體殘斷。2001年3月,阿富汗武裝派別塔利班更是不顧聯合國和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動用大炮、炸藥以及火箭筒等各種戰爭武器,摧毀了巴米揚包括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在內的所有佛像。
巴米揚佛像群如今一片凄涼。山崖下只是佛像形狀的石窟和佛像的殘骸,石窟外到處是碎石和黃土塊。塞爾薩爾只剩下一個佛像的形狀,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見。佛像不見了,但仰頭而望,仍不難想象當年的壯觀景象。

巴米揚山谷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巴米揚山谷地圖地形圖和巴米揚山谷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巴米揚山谷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