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旅游推薦:明清皇宮,中國最大古代宮殿建筑群】故宮為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紫禁城宮殿建筑,是中國歷代宮殿建筑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現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偉的古代宮殿建筑群。
故宮旅游資源概況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于清代宮中舊藏。
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宮、皇權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說是宮廷文化,而代表皇權的莫過于寶璽。明朝二十四國寶,清朝二十五國寶。
故宮為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開始營造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故宮)宮殿位于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占地面積723600余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墻和52米寬的護城河,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和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古建筑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說為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筑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其布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紫禁城前半部
紫禁城(故宮)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輔以文華、武英二殿,統稱為“外朝”,是明、清兩代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及其他重要慶典的場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層漢白玉石臺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積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廡殿黃色琉璃瓦頂,是現存中國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權的象征,皇帝登極、萬壽、大婚、冊立皇后等均在這里舉行。保和殿頂為重檐歇山式,殿內沿襲宋、元“減柱造”法式,空間開闊,在清代是宴請王公、舉行殿試等的地方。
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又名"后三宮"。左、右為東、西六宮,后為御花園,分別為皇帝、皇后、妃嬪們的寢宮和活動場所。在此以外,東有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樂壽堂等建筑,習稱外東路,為準備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等建筑,習稱外西路,專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嬪等起居之用?;首觽兊木铀跂|、西六宮之后,稱東、西五所,后遷至寧壽宮之南,稱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統稱“內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養心殿,乾清宮改為接見外國使臣場所。乾清門外東有九卿房,為九卿值班處;西有軍機處,為軍機大臣值班所。養心殿位于西六宮南,為皇帝日常辦公地,同時在此召見臣僚。與之相對稱的地方為奉先殿,是供奉祭祀祖先處。整個紫禁城宮殿建筑,是中國歷代宮殿建筑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現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偉的古代宮殿建筑群。
北京故宮博物院旅游地圖
(故宮地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北面。本頁面下部北京故宮博物院地圖已經對北京故宮博物院實行精準定位,您可在此快速了解北京故宮博物院旅游資源及周邊環境概況;您也可以點擊該北京故宮地圖中左下角“Google"文字,即進入故宮地圖高清全屏界面。

北京故宮博物院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北京故宮博物院地圖地形圖和北京故宮博物院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北京故宮博物院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