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塞納河
【塞納河旅游推薦】塞納河是法國最大河流之一,它像一條玉帶,靜靜地流過巴黎市區,乘塞納河的游船欣賞兩岸的名勝,可以看到諸多名勝,如盧浮宮、大王宮和小王宮、奧賽博物館、巴黎圣母院、艾菲爾鐵塔、國民議會、夏約宮等。別有一番情趣。西岱島位于塞納河的中心,是巴黎的發源地。塞納河上的36座橋是巴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們和其他的名勝一樣,為巴黎的美麗做著一份貢獻。
塞納河景點介紹
塞納河(英文:Seine River;法語:La seine)是法國北部大河,全長780公里(485英里),包括支流在內的流域總面積為78,700平方公里(30,400平方里);它是歐洲有歷史意義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網絡的運輸量占法國內河航運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紀初期以來,首先它就一直是巴黎之河;巴黎是在該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來的,河流與城市的相互依存關系是緊密而不可分離的。
塞納河的河源距巴黎東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巖丘陵地帶,一個狹窄山谷里有一條小溪,沿溪而上有一個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門前沒有柵欄。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臥,手里捧著水瓶,嘴角掛著微笑,神色安詳,姿態優美。小溪就從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來。顯而易見,塞納河是以泉水為源的。當地的高盧人傳說,這位女神名塞納,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納河就以她的名字為名??脊艑W家根據此地出土的木制人斷定,塞納女神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已降臨人間。
關于塞納河名字的第二個來源是,距河源不遠的地方有個村鎮,鎮內有個玲瓏雅致的小教堂,里面墻壁上圖文并茂地記載說:這里曾有個神父,天大旱,他向上帝求雨,上帝為神父的虔誠所感動,終于降雨人間,創造一條河流,以保永無旱災。這個神父是布爾高尼人,他名字在布爾高尼語中為“塞涅”,翻成法文即“塞納”,于是這個村鎮和教堂教名為“圣·塞涅”。故有人認為,塞納河名來源于這個神父。
塞納河發源于勃艮第科多爾大區朗格勒高原塔塞洛山的海拔471米處,全長776公里;當其曲折流經沙蒂永那邊多孔石灰巖村野時仍是一條小溪。它從勃艮地流向西北、進入特魯瓦上方的香檳;它在香檳干燥的白堊高原時是兩岸堅固的濠溝。流到羅米伊附近與奧布河會合,朝西流向蒙特羅附近時河谷變寬,在此它從左岸接納約納河。塞納河又折向西北,當其筑成濠溝似的河谷跨越法蘭西島奔向巴黎時,通過默倫和科爾貝。當其進入巴黎時,在右岸與其大的支流馬恩河匯合;在蜿蜒流經大都會後又在右岸接納瓦茲河。在通過巴黎時,塞納河已經過修整,兩岸碼頭之間的河道已經變窄。它沿著大盤曲的河道流去,在芒特拉若利(Mantes-la-Jolie)下方穿過諾曼第奔向位于英吉利海峽的河口灣。它寬闊的河口灣迅速張開,通過唐卡維爾(Tancarville)延伸26公里,抵達勒哈佛爾(Le Havre);它常有涌潮現像。
從發源地到巴黎,塞納河流經一連串逐個年輕的沉積巖的,填實構造盆地的同心地帶,地帶的中心就是緊緊環繞巴黎周圍的法蘭西島的石灰巖臺地。這一盆地的巖石都以巴黎為中心略呈傾斜,并具有一系列表面向外而間隔有較窄的黏土溪谷的石灰巖(包括白堊)馬頭丘(cotes)。這些馬頭丘被塞納河及其支流沖破,已造成一些明顯的缺口。在巴黎以下,塞納河下游的河道,按照影響盆地北部的結構性虛弱線的走向,大致沿西北方向入海。英吉利海峽在盆地的北面,打破了它的對稱,打破了同心地帶的完整性。塞納河是仍在白堊地帶入海的。
塞納河盆地的地勢沒有驚人的起伏不平。從其源頭出發48公里已下降244米,而巴黎距河口365公里,卻僅高出海平面24米。因此,塞納河流勢平緩,顯然適航,又因其水情一般有規律性而更加適航。
流經的巴黎盆地是法國最富饒的農業地區。塞納河從盆地東南流向西北,到盆地中部平坦地區,流速減緩,形成曲河,穿過巴黎市中心。巴黎就是在塞納河城島及其兩岸逐步發展起來的?,F在巴黎市沿塞納河十多公里都是石砌碼頭和寬闊的堤岸,有30多座精美的橋梁橫跨河上,高樓大廈排列于兩岸,倒影入水,景色十分美麗壯觀。
塞納河上的船有不同檔次,豪華型的船上有樂隊奏樂,游客可以在高出地面約20公分的面積也就10平方米的“舞池”中跳舞,可以享用到著名的法國大菜法國蝸牛鵝肝醬什么的;普通型的沒有餐飲,分上下兩層,上層敞篷,下層封閉,視野都很好。游船從碼頭出發沿著塞納河的一岸行駛,到西岱島打回頭,沿另一岸邊行駛回到碼頭。人們在美妙的音樂和英語、法語的解說中,盡覽兩岸旖旎風光。
塞納河上的西岱島,是法蘭西民族的發祥地。公元前300年時,島上居住著一個民族,名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508年,法蘭克人科洛維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溫王朝。從此,西岱島就成為封建時代王權和宗教的中心。島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是“巴黎圣母院”,于1245年建成。它被認為是第一個哥特式建筑。教堂可容納9000人,一直是宗教活動中心。巴黎市府位于塞納河右岸,它與塞納河上方的巴士底獄廣場和河下方不遠的協和廣場并稱為法國革命和自由的象征。
塞納河的兩岸,都種植著繁茂的梧桐樹,從船上看過去,蓊蓊郁郁。樹林的后面,就是莊嚴的建筑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宮,河南岸的大學區,河西面的埃菲爾鐵塔,還有位于河東段城島上的巴黎圣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鮮明個性的建筑形態,展現出了它們所共有的華美風格。在游船的一個轉彎處,好似半島的地形上,還矗立著一座舉著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造型與美國紐約的那座一模一樣,雖然紐約的那座是法國民眾送給美國民眾的禮物,可是巴黎的這座卻明顯地比紐約的那座矮小許多。河的某處有水閘,水閘都是巨大的鐵門,至今開合仍用手工操作。然而在距離如此古老的設備不遠處的河面上,就停泊著用豪華游艇改建成的船型餐廳。餐廳的設備很現代化,播放著新潮音樂,穿著紅白兩色制服的侍者正在艙內忙碌著。擦得锃亮的玻璃窗使窗內窗外的人互相看得清晰,艙內的食客可以一邊用餐一邊觀賞河中與對岸的景象,游船上的人也可以一邊觀賞河景一邊觀看用餐的人們。
塞納河上架著的橋,據說共有36座,每座橋的造型都有特點,而其中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了。這座橋以其獨一無二的鋼結構橋拱,將香榭麗舍大街和榮軍院廣場連接起來。建此橋為慶祝俄國與法國的結盟,當時是1900年前后,俄法兩國在百年前還是世仇,拿破侖曾揮師攻打俄國,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后兩國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長地將橋通向拿破侖墓。大橋兩端四只橋頭柱上鍍金的雕像,由長著翅膀的小愛神托著,它的華麗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別顯眼。巴黎最古老的橋有三座:瑪力橋、王橋和新橋。這三座橋都是17世紀前建的,距今300多年了。

塞納河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塞納河地圖地形圖和塞納河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塞納河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