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萬神殿
【萬神殿旅游推薦——天使的設計】萬神殿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建筑,經歷了18個世紀仍完整如初,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使的設計”。早在古代,萬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譽為"羅馬奇觀"。
萬神殿景點介紹
萬神殿位于羅馬中心,名字源于希臘文Pantheon,其意為所有的神,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祗的神殿。起初是根據阿格里帕的意愿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建造的。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余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巖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后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從門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圓柱仍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建筑規模。
現今所見的羅馬萬神殿主體建筑是亞德里亞諾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為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萬神殿被贈予教皇,隨即改為天主教堂,將多尊圣骸保存于內,更名為圣瑪麗亞教堂,后拉特朗協約將其定位意大利國立教堂。也正是因此,萬神殿才在后來幸存下來,沒有被視為異教建筑而毀滅?!?/p>
萬神殿(Pantheon)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筑物,經歷了十八個世紀的滄桑後,銅門和拱門屋頂完整如初。這座結構強固和諧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臘殿宇和羅馬古典圓形大廳。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這是建筑史上的奇跡,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筑師們高深的建筑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
在萬神殿里埋葬著一些偉大的意大利藝術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爾。在拉斐爾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倫澤托所作的一尊雕像:巨石圣母。在意大利統一后,萬神殿成為國王的陵墓。維托里奧,?,斉柖?、翁貝爾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后就埋葬在萬神殿左右兩邊的後殿里。
早在古代,萬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譽為"羅馬奇觀"。時至今日,它仍是一個奇觀:屹立不倒,就如同1900年前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它時一樣。這座神殿堪稱圓屋頂的登峰造極之作,而圓屋頂正是羅馬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萬神殿的圓屋頂直徑143英尺,相當于自由女神像從鞋子到火炬的距離。在15世紀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屋頂,其高度和直徑相等,構成一個完美的半球。這種建筑只有用羅馬人發明的混凝土才能建成,但他們并沒有鋼筋來加固混凝土。羅馬人是如何建造這個圓屋頂的呢?他們用浮石摻入混凝土,制成一種非常輕質耐用的建筑材料。這種特制的混凝土被澆注入殼體,自下而上漸漸變薄,圓屋頂的底部有22英尺厚,而頂部僅有2英尺厚。
萬神殿既是一座廟宇,又是一座皇家紀念物,始建于公元118年,與大角斗場和卡拉卡拉浴場共同代表了光輝燦爛的羅馬建筑。它的主體呈圓形,頂上覆有直徑達43.3米的巨大穹頂,這個跨度直到19世紀還無可匹敵。支撐穹頂的墻垣高度與穹頂半徑大體相同,這種簡單明確的幾何關系使萬神殿的單一空間顯得格外完整,暗含宇宙的意味。穹頂正中有一個圓形大洞,直徑8.9米,這是神殿惟一的采光來源, 好像上天的眼睛發出的神圣光芒,營造出殿堂與神靈相通的神韻。神殿的圓頂和混凝土外殼結構在后來的基督教時代仍然被不斷使用,這種穹頂成為歐美城市建筑藝術的基本形式,甚至改變了城市的輪廓線,影響極為深遠。

萬神殿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萬神殿地圖地形圖和萬神殿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萬神殿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