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山西
shanxi
【山西旅游推薦】山西,太行山西的風光寶地,太行山、五臺山、恒山、黃河等名山大川繪就了無數美不勝收的美景畫卷;春秋時期,山西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精衛填?!?、“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蚩尤、炎帝(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介紹
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全國的70%以上。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的人文景觀。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忻州五臺山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為中國五岳之一;懸空寺為國內僅存的“儒、釋、道”三教合一寺廟;晉中平遙古城是現存三座古城之一;運城解州關帝廟是規模最大的武廟?;食窍喔?、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莊園、申家大院、孟門古鎮、孔祥熙故居等為山西的民居代表...【山西旅游景點大全】
截至2017年,山西國家級風景名勝區6處:五臺山、 恒山、黃河壺口瀑布 、武當山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磧口古鎮。
截至2010年,山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 陽城莽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蘆芽山、龐泉溝、歷山、五鹿山。
截至2017年底,山西5A景區6個 :晉城陽城縣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游區、晉中市介休綿山景區、沂州市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大同市云岡石窟、晉中市喬家大院、忻州市雁門關景區。
山西必去的十大旅游景點:大同云岡石窟、平遙古城、五臺山、介休綿山、北岳恒山、太原晉祠、皇城相府、懸空寺、臨汾堯廟、舜帝陵。
山西簡稱晉,位于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它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熬l填?!?、“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蚩尤、炎帝(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山西的全國著名風景區有大同云岡石窟、平遙古城、五臺山、介休綿山、北岳恒山、太原晉祠、應縣木塔、皇城相府、懸空寺、臨汾堯廟、舜帝陵等。
山西 - 山西自然地理
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山西多名山,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五岳、五鎮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道教名山北武當山、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老峰、全國十佳自然保護區之一的蘆芽山、五鎮之一的中鎮霍山、保存有華北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的歷山、太行山脈中奇絕險峻的太行大峽谷、王莽嶺、黃崖洞,另有靈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龐泉溝等,山色不同,神態各異,分別以險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勝。有的可游覽觀賞,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訪古尋幽,有的可供瞻仰。
大川首數黃河,是山西、陜西兩省的天然分界線,流經山西19個縣,流程965公里,先后匯入18條較大的支流和上千條溪流,晉陜黃河峽谷兩岸秀峰林立,形態萬千,風陵渡一帶的黃河寬達數十里,為黃河最寬處。這些名山大川猶如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卷,形成多處風光寶地,成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旅游資源。
山西 - 三晉往事
山西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22-公元前403)是晉國的領地,戰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年)時,晉國于公元前403年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國。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七國,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漢朝時候,并州是山西省會。十六國時期(304-439),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幾個政權包括后趙、前燕、前秦和后燕都先后控制現在山西的位置。之后這里被鮮卑王國北魏(386-534)所控制,北魏早先時候曾經立都今天山西北部的大同,后來則統治了幾乎中國北方。
唐朝(618-907)起源于山西太原。中國人往往在世界上被稱呼為唐人,因為歷史上唐朝的影響力和國力顯赫。唐朝及以后,這一帶被稱為河東,“黃河東邊”。武則天,中國唯一的女皇,就是在山西省出生的。
五代十國(907-960)的第一階段,五代中的三代政權都在山西,同時它也是十國中唯一位于中國北部的。山西原本是河東節度使李存勖的家鄉,他推翻了五代中第一代后梁(907-923)建立了第二代后唐(923-936)。另一個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推翻了后唐建立了第三代后晉。之后,在契丹人摧毀后晉之后,另一個河東節度使劉志遠建立了五代中的第四代后漢。最后,在第五代后周建立之后,當時的河東節度使劉崇起義并建立了一個獨立政權,稱為北漢,十國之一,也就是現在山西中部和北部。
石敬瑭,五代中第三代后晉的創始人,將中國北方一大片土地割讓給契丹來換取軍事援助。這片領土被稱為燕云十六州,包括山西北部的一部分。被割讓的領土成為接下來100年內中國對契丹國防的大問題,因為它位于長城南邊。
北宋時期(960-1127),被割讓的十六個州繼續成為中國宋朝和遼代的爭奪地區。1127年,南宋王朝將整個中國北部都放棄給了金代女真,包括山西。
在大部分中華民國(1912-1949)期間,雖然中國其他地方政治動蕩,軍閥閻錫山卻牢牢控制著山西。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在太原戰役中,日本在獲勝后占領了這個省的大部分地區。山西也是中國共產黨八路軍游擊戰對抗日本的主要戰場。
幾個世紀以來,山西都是貿易和金融中心,“晉商”一詞幾乎是財富的代名詞。山西保存完好的平遙古城也保留了其曾經在貿易和金融上占據主導地位的痕跡。由于山西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曾經這里是中原最富裕的省份。在清朝,平遙是中國金融業中心。平遙在當代以其教科文組織古城墻和顯示其歷史金融地位的中國古代“華爾街”而聞名于世。在近代,煤礦開采對山西經濟尤為重要,但是糟糕的礦井條件也遭到了嚴重的批評。從2004年開始,這個省一直因勞動安全問題而困擾,包括童工丑聞。
山西 - 山西人文地理
表里山河
山西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由于在春秋時期,其大部分地區都是當時晉國的領土,因此簡稱為“晉”,后在戰國初期,因韓、趙、魏三國分晉,故而又稱“三晉”。山西地區是中華民族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10萬年以前,這片土地上就已經出現了人類繁衍生息。山西省的歷史源遠流長且人文豐富多彩,擁有著十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目前,山西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三千年之久,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
山西地區更是地靈人杰,孕育出無數的英雄豪杰與文人政客,而山西最為著名的晉商更是足跡遍布華夏大地,甚至享譽全球。
傳奇晉商
晉商作為中國最早的商人,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成為晉商最鼎盛時期,并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一直稱雄中國商界500年之久。晉商家族有別于一般的官紳家族,其是具備商業烙印特征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山西商人社會活動十分活躍,在許多古代文獻中都有記載,在中國明代時期就已經享有很高的盛名。晉商在中國歷史上首創了“票號”?!捌碧枴笔侵袊糯环N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遙遠,匯通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個地區。直到現在,仍然廣為流傳著“山西人善于經商、善于理財”的說法。在晉商大族中,可長久興盛且子孫多有前途者,多為重視家規家風。晉商家族中還有著重學的一面,然而卻多與世俗所部同,具有“以學保商”以及“學而優則商”的特點。
傳統建筑
平遙古城坐落于山西省的北部,是一座至今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文化名城,與同樣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云南麗江以及安徽歙縣統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我國首次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取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在舊時又稱“古陶”,至今仍保留著數量眾多的文化遺存,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在其各歷史時期的建筑規格、施工方式以及用材標準,更反映出中國古代時期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藝術進程以及美學成就??v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以及七十二條“蚰蜒巷”組成了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平遙古城的民居都是以磚墻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并且布局嚴謹、左右對稱以及按地位的尊卑有序排列。平遙古城在清代末期曾經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并有至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佛教文化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武周山的南麓,其依山而鑿,分布于東西方向約一公里的地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統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目前遺存的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以及造像約五萬余尊,是中國公元5至6世紀期間最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而其中“曇曜五窟”的布局設計最為嚴謹統一,體現了中國佛教藝術的第一個巔峰時期。五臺山坐落于中國山西省的東北部,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以及浙江普陀山統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更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以及拘尸那迦統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五臺山體現了中國公元4世紀至19世紀的佛教建筑以及及特殊的圣山環境景觀,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中國的建筑藝術以及技術的杰出成就和特色,更是中國悠久的佛教文化傳統的傳承地,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傳統風俗
汾酒出產于山西省汾陽縣的杏花村,是我國一種非常古老的名酒。汾酒的名字在何時起源,至今仍沒有結論,但早在一千余年以前,這里就已經有“汾清“這個酒名出現。杏花村地區的優質泉水可謂取之不竭,是釀造出品味超絕的汾酒的根本,跑馬神泉和古井泉水更被這里的人稱為“神泉”?!斗诰魄分杏涊d:“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注解為“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山西大約有三千多年的制醋歷史,根據制醋時所使用的原料以及生產工藝的迥異,可釀造出品種繁多的品種類別,如老陳醋、名特醋、雙醋、陳醋等。山西人是制醋的行家,是由于山西人酷愛食醋,其程度更可以稱為全國之最。山西人對愛吃醋的人稱之為“老醯兒”,在民間更有著無醋不成味的說法。山西作為醋的故鄉,在以前可謂“家家有醋缸,人人當醋匠”,至今在民間仍保留有做醋的遺風。
傳統戲劇
晉劇是山西省的傳統梆子劇種之一,由于其最早起源于山西中部,故被稱為“中路梆子”,也簡稱“中戲”,外地稱其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省的中北部以及陜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晉劇大約起源于中國清代咸豐年間,民間流傳為“道光皇帝登龍廷,山西梆子又時興”。當時蒲州梆子傳入晉中地區,并融合了祁太秧歌以及一些晉中民間曲調,后經晉商以及當地文人的參與而逐漸形成了晉劇,并經過多次起伏,逐漸流傳至周圍多個地區。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是晉劇發展的黃金時期,那時班社眾多且人才輩出,特別是出現了以“丁果仙”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員以后,晉劇的藝術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視頻:山西旅游宣傳片

山西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山西地圖地形圖和山西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山西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