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天津
tianjin
【天津旅游推薦:近代百年看天津】天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素有“渤海明珠”美稱,位于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經歷600余年,特別是近代百年,造就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為世人共識...
天津著名旅游景點介紹
截至2017年,天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盤山。
截至2010年,天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古海岸與濕地、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八仙山。
截至2017年底,天津5A景區2個 :盤山風景名勝區、古文化街旅游區(津門故里)...
天津必去的十大旅游景點:盤山、津門故里古文化街區、天津之眼摩天輪、天津天塔湖、南開大學、海河公園、五大道地區、天津文化中心、金街、天津大沽口炮臺遺址。
近代百年看天津
近代百年看天津。天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天津素有“渤海明珠”美稱,位于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經歷600余年,特別是近代百年,造就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為世人共識。
天津旅游資源豐富,市區依河而建,景色優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盤山、慈禧太后行宮花園寧園、獨樂寺、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大沽口炮臺、黃崖關長城等。1989年評選出的“津門十景”分別是“天塔旋云”、“薊北雄關”、“三盤暮雨”、“古剎晨鐘”、“海門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尋蹤”、“雙城醉月”、“龍潭浮翠”、“中環彩練”,這些景觀既有名勝古跡及舊景新顏;又有自然景觀和新時代的人文建筑,是新時代天津旅游景觀的代表。
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陳運和詩稱“記錄天津歷史的由來”。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
坐落于文化街內部的天后宮俗稱娘娘宮,始建于元代,為北方罕有的媽祖廟,體現了天津作為漕運和海運集散地的傳統地位。天后宮也被稱為除澳門、臺灣天后宮之外的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
天津意式風情區,又名新意街,是意大利本國以外在世界上唯一一處大型建筑群。全區1902年建成,為當時意大利在中國天津的租界區,也是中國唯一的意大利租界。風情區于2005年修繕完畢,自海河岸邊綿延到勝利路。主要是很多意大利租界時期留下的小洋樓和名人故居,經過整修成為旅游和商務休閑場所,14個街區已陸續完成修繕和招商工作。新意街建筑中著名的有梁啟超飲冰室、曹錕故居、馮國璋故居、曹禺故居、華世奎故居、第一工人文化宮(原回力球館)和意大利兵營等風貌建筑。
馬可波羅廣場位于兩條街道交口,典型的意大利風格建筑,成為重要的意大利風格景觀,保留著100余年以前的地中海風情。眾多影視劇在此取景拍攝,新近而著名的有2009年上映由范冰冰、章子怡主演的《非常完美》和由張鐵林、郭富城主演的《白銀帝國》。
在天津市最為出名的當屬“天津商業一條街”,即天津和平路—濱江道商業街,這條商業街在建國前期就初具規模,歷史悠久,店鋪密集,物品齊全,著名的天津三大商場就坐落于此,分別是天津勸業場、華聯商廈、天津百貨大樓,而這三者中,尤以天津勸業場久負盛名。
天津 - 天津城市地標
津塔是天津新的地標式建筑,津塔高336.9米,津塔于2010年1月14日封頂,成為長江以北中國地區第一高樓,在中國建成的摩天大樓中排名第7位,在世界建成的摩天大樓中排名第25位。
鼓樓是漁陽古城標志性建筑,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城樓。同時,也是城內布局之軸心,十字街頭分界點。
津灣廣場坐落于和平區解放路金融街地區的津灣廣場,是天津市2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之一,是天津金融城標志性區域。
天塔,位于天津市河西區聶公橋南、紫金山路與津溜公路匯合處,水上公園對面。天塔總高度415.2米,占地300畝,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并高于北京的中央電視塔。天塔于1991年建成,聳立于碧波與云霄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勢如劍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稱。
天津之眼,即天津永樂橋摩天輪,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摩天輪直徑為110米,輪外裝掛64個360度透明座艙,每個座艙可乘坐8個人,可同時供512個人觀光。
天津 - 天津歷史沿革
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F在天津處于的位置原來是海洋,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清末開埠,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
民國初年,天津在政治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數以百計的下野官僚政客以及清朝遺老進入天津租界避難,并圖謀復辟。其中包括民國總統黎元洪和前清廢帝溥儀。
日軍侵占時期,百姓苦不堪言。日本對天津基本上實行的是武力統治。日本軍人對天津肆意燒殺搶掠,加上當時天津水災,使天津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地獄。被抓走的“勞工”達5萬人。由于天津曾于清朝大量開辟租界,所以日本侵略軍占領初期,租界內還算比較安全。但后來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強行占領其他國家租借地之后天津再無寧日。
1949至1958年2月,天津是河北省境內中央直轄市。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1967年1月恢復直轄市。
天津 - 天津地理環境
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北枕燕山,北與首都北京毗鄰,距北京120公里,是拱衛京畿的要地和門戶。東、西、南分別與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滄州地區接壤。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天津地質構造復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勢以平原和洼地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東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頂(海拔1078.5米)。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灘涂等。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褐土、潮土、沼澤土、水稻土、鹽土等7類。植被大致可分為,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灌草叢、草甸、鹽生植被、沼澤植被、水生植被、沙生植被、人工林、農田種植植物等11種。
天津 - 天津氣候特征
天津地處北溫帶位于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雖臨近渤海灣,但半封閉的內海海灣對天津的氣候影響不大。主要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干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游的最佳季節。天津的年平均氣溫約為11.6-13.9度,7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7.8度;1月最冷,月平均溫度-4.3度。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毫米之間,(1949-2010)平均值是600毫米上下。
天津海岸線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南起歧口,北至澗河口,長達153公里。海洋資源突出表現為,灘涂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資源、海洋油氣資源。灘涂面積約370多平方公里,正在開發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主要是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棲生物和潮間帶生物。海水成鹽量高,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鹽產地,擁有中國最大的鹽場。進行海水淡化,解決淡水不足的潛力很大。海洋油氣資源豐富,已發現45個含油構造,儲量十分可觀。
視頻:天津宣傳片最新版

天津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天津地圖地形圖和天津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天津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