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貴州
貴州
【貴州旅游推薦】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游觀光和度假勝地...
貴州著名旅游景點介紹
截至2017年,貴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處:黃果樹大瀑布、織金洞、 舞陽河、紅楓湖、龍宮、荔波樟江、 赤水河、 馬嶺河、都勻斗篷山--劍江、九洞天、九龍洞、黎平侗鄉、紫云格凸河穿洞、平塘、榕江苗山侗水、石阡溫泉群、沿河烏江山峽、甕安縣江界河。
截至2010年,貴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習水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麻陽河、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海、雷公山、茂蘭、寬闊水。
截至2020年初,貴州5A景區7個:安順市龍宮景區、安順市黃果樹大瀑布景區、畢節市百里杜鵑景區、貴陽市花溪青巖古鎮景區、銅仁市梵凈山旅游景區、黔南州荔波樟江景區、黔東南州鎮遠古城旅游景區。
貴州必去的十大旅游景點:黃果樹大瀑布、遵義會議會址、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戶苗寨、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峽谷、銅仁梵凈山,茂蘭喀斯特水上森林、赤水丹霞佛光巖、赤水十丈洞瀑布、赤水桫欏、威寧草海、紅軍四渡赤水遺跡。
貴州 - 貴州旅游資源概況
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聞名世界的黃果樹瀑布、龍宮、赤水、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凈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璨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游觀光和避暑勝地,荔波喀斯特水上森林和赤水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貴州傳統樂曲】
貴州省侗族大歌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發展至今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不論是在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以及演唱場合上,侗族大歌都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民間歌曲,而是一領眾和且分為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一個合唱種類,是一種民間支聲復調形式的音樂歌曲,其在世界任何民間音樂中都非常罕見。侗族大歌不只是一種藝術音樂形式,更對侗族人民的傳統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千百年來侗族文明的一種最直接的體現。如今,貴州省的侗族大歌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評委們認為,侗族大歌是“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
【貴州酒文化】
貴州省茅臺酒因產于赤水河畔的茅臺鎮而得名,是中國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茅臺酒有著悠久的歷史,據當地所出土的酒具文物考證,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經有酒,到漢武帝時期,當地就開始釀酒,這種酒被稱為枸醬酒。到明末清初的時候,茅臺鎮的釀酒工藝已經非常先進,并且茅臺酒釀造工藝在這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且不斷完善,直到現在仍完整的延用。白酒界的專家贊譽稱:“貴州茅臺酒技術是最獨特的大曲醬香型釀酒工藝,是人類將微生物應用于釀造領域的典范”。茅臺酒釀制技藝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不但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發揚,而且更在中國酒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貴州傳統戲曲】
儺舞又名“大儺”,民間稱其為“鬼戲”或者“跳鬼臉”。這種戲曲起源于上古氏族社會中的圖騰信仰,作為原始文化的一種信仰,廣泛流傳于我國南方多個省的一種具有驅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間舞蹈,是這種儀式中的舞蹈部分,通常情況下會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間表演。后在明末清初時期,由于當時各種地方戲曲種類的興起,儺舞中逐漸融合了戲曲的形式,發展成為儺堂戲以及端公戲等,最終于清朝康熙年間形成了傳唱至今的儺戲。貴州省德江縣的儺戲又叫儺堂戲或者儺壇戲,當地的土家人稱其為“杠神”,是佩戴面具表演的一種宗教祭祀形式的戲劇。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歷史沿革的特殊性,使德江的儺堂戲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原始和完整,被專家學者們譽為“中國戲劇活化石”。
【貴州傳統建筑】
貴州省雷山縣西江是我國僅有的一個千戶苗寨,通常被稱為“苗都”。西江的村寨基本都住在靠山面水的地方,因此在造房時,通常利用山坡的傾斜度,使建筑的前半部分臨空懸出,這就是著名的吊腳樓。這里的原住民們喜歡群居,所以在建吊腳樓的時候都是一村連著一村,一寨挨著一寨的,極少出現單家獨戶的情況。腳樓最基本的特點為房屋均是木質結構且依山而建,并且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的其中一邊建在實地與正房相連,剩余的三面都懸于空中,全靠幾根柱子支撐。上層通風、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層是豬牛欄圈或用來堆放雜物。
【貴州傳統藝術】
貴州省的苗族蠟染作為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民間紡織印染藝術,與絞纈以及夾纈統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蠟染為苗族古老并且特有的手工繪染藝術,最早出現在秦漢時期,到隋唐時期最為盛行。這里的藝術源泉層出不窮,再加上勤勞智慧的苗家世代相傳,因此自從中國的染織技術起源以來,作為最古老手工藝的蠟染,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古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傳統的蠟染技藝是用蠟刀蘸熔蠟并于布上作畫,然后以藍靛浸染后去掉蠟,布面上就呈現出了藍底白花或是白底藍花的各種圖案。特別是在浸染中,蠟作為防染劑,會出現自然的龜裂,使得布面上呈現出特殊的“冰紋”,非常具有藝術價值。
【貴州紅色文化】
遵義會議的會址坐落在貴州省遵義市老城紅旗路80號,這里原本是貴州軍閥以及黔軍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一處私人官邸。1955年的時候,這里被改建為遵義會議紀念館,并在1964年的時候,毛澤東主席親自為紀念館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這次會議的召開并在會議上所作出的一系列決定,在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更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點。
視頻: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
·

貴州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貴州地圖地形圖和貴州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貴州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