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區景點推薦



寧夏
寧夏旅游
【寧夏旅游推薦】寧夏位于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2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
截至2017年,寧夏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西夏王陵、須彌山石窟。
截止2017年8月29日,寧夏5A景區3個:銀川市鎮北堡西部影視城、中衛市沙坡頭旅游景區、石嘴山平羅縣沙湖旅游景區;
寧夏必去的十大旅游景點:六盤山 、西夏王陵 、中衛沙坡頭、中衛金沙島休閑度假區、平羅沙湖、萬畝枸杞觀光園、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水洞溝遺址、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賀蘭山巖畫...
寧夏 - 寧夏旅游資源概況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自治區首府銀川。寧夏東鄰陜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位于“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同樣有古老悠久的 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2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六盤山風景區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于寧夏南部,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云山六大景區60余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的丹霞地貌風景。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國家AAAA景區,位于銀川市西夏區,是中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
中衛沙坡頭
中衛沙坡頭是國家首批AAAAA景區,位于中衛市沙坡頭區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游區。
中衛金沙島休閑度假區
寧夏中衛金沙島休閑度假區位于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緣,與騰格里湖交相輝映,距市區17公里,距中國首批5A級景區沙坡頭20公里,距中衛香山機場7公里,總占地面積4284畝,是沙坡頭旅游有限公司投資近1億多元,精心打造的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西北首家高端休閑度假別墅區。
金沙島沙中有綠、綠中有水、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相通、路相連、樹成林、鳥成群的自然生態景區,中衛市金沙島位于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集沙漠、濕地、湖泊、長城等景觀于一體,融入邊塞文化、大漠文化、軍屯文化的旅游度假景區。
平羅沙湖
平羅沙湖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國家首批AAAAA景區,距銀川市區56公里。
寧夏 - 寧夏自然地理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梁北東2公里處),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寧夏地處中國地質、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臺地、阿拉善臺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復雜。從西面、北面至東面,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
南部的六盤山自南端往北延,與月亮山、南華山、西華山等斷續相連,把黃土高原分隔為二。東側和南面為陜北黃土高原與丘陵,西側和南側為隴中山地與黃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間與平原交錯。衛寧北山、牛首山、羅山、青龍山等扶持山間平原,錯落屹立。
寧夏深居內陸,位于我國西北東部,處于黃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大陸性氣候特征十分典型。在我國的氣候區劃中,固原市南部屬中溫帶半濕潤區,原州區以北至鹽池、同心一帶屬中溫帶半干旱區,引黃灌區屬中溫帶干旱區。
寧夏的基本氣候特點是:干旱少雨、風大沙多、日照充足、蒸發強烈,冬寒長、春暖快、夏熱短、秋涼早,氣溫的年較差、日較差大,無霜期短而多變,寧夏年平均氣溫為5.3~9.9℃,呈北高南低分布。
寧夏 - 寧夏人文地理
寧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刈?、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和保安族等信奉伊斯蘭教,漢族中的部分群眾信仰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全區現有清真寺3300多處,阿訇4000多人,滿拉6000多人,伊斯蘭教協會13個。還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寺觀教堂200處,各類宗教職業人員5000余人。據史書記載,明代就有規模宏大的清真寺,現存較著名的清真大寺有銀川南關清真寺(原寺始建于1915年)、永寧納家戶清真寺(始建于1524年)、同心清真大寺(始建于1573年,后曾三次重修)。
寧夏自魏晉始就有佛寺。唐朝時寧夏靈武一帶已有不少寺院和僧道。西夏時,曾把佛教定為國教,西夏皇帝多次向宋朝獻良馬,乞賜佛經。公元1055年,西夏毅宗發數萬人建承天寺塔(今銀川西塔),藏《大藏經》,并到處修建寺廟。清康熙年間,寧夏境內出現過十八位著名的和尚。寧夏的天主教、基督教傳入也較早。解放時,有天主教堂12座,神父12人(外籍6人,中國籍6人),修女17人,教徒約2000人左右?;浇逃?879年傳入寧夏,平羅、銀川、石嘴山、中衛、中寧等地仍有少數基督教徒。
寧夏的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圣紀節等。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視頻:神奇寧夏旅游風光片

寧夏地圖

地圖使用指南:
(1)本電子地圖的基本界面是政區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圖;
(2)點擊地圖左上角“地圖-地形”或“衛星圖像”,可以分別顯示寧夏地圖地形圖和寧夏地圖高清衛星圖;
(3)點擊地圖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鍵切換寧夏地圖全屏大圖;
(4)點擊地圖右下角“+ -”,可對地圖進行縮放(手機端也可以用雙手指縮放);
(5)用鼠標可以拖動地圖到任意位置(手機端用手指拖動)。


